中新網(wǎng)
中新網(wǎng)首頁|安徽|北京|上海|重慶|福建|甘肅|貴州|廣東|廣西|海南|河北|河南|湖北|湖南|江蘇|江西|吉林|遼寧|內(nèi)蒙古|寧夏|青海|山東|山西|陜西|黑龍江|四川|香港|新疆|兵團|云南|浙江
我們的微信

【尋味中華】吉林煎粉:胡同口的鄉(xiāng)愁

2022-07-18 12:56:49 來源:中新網(wǎng)
字號:  

  圖為7月13日,吉林省吉林市,一碗剛出鍋的煎粉。?中新社記者 蒼雁 攝

  圖為7月13日,吉林省吉林市,一碗剛出鍋的煎粉。?中新社記者 蒼雁 攝

  中新社吉林7月14日電 題:吉林煎粉:胡同口的鄉(xiāng)愁

  中新社記者 石洪宇

  吉林人的“家鄉(xiāng)記憶”中,始終有一碗煎粉。

  這份出身“草莽”的小吃,原料近乎唾手可得:紅薯淀粉加入少許食鹽及明礬,兌水熬制、冷卻沉淀,凝結(jié)成固態(tài),切塊下煎鍋。

  芝麻醬汁、蒜汁、醬油、醋、調(diào)味汁、辣椒油、香菜……想要咸香四溢,還是酸甜爽口,配料的把控要靠食客憑經(jīng)驗拿捏。

  在吉林市百年商業(yè)街河南街的盡頭,“老鄭太太煎粉”是“大隱隱于市”般的存在。許多吉林人在這家?guī)资椒矫椎睦系陱膶W生時代“吃到”成家立業(yè),游子歸鄉(xiāng),更是要來胡同口尋覓舊時光里的老味道。

  58歲的宮淑玲自20多歲起便與婆婆“老鄭太太”鄭桂芹打理煎粉攤,歷經(jīng)三輪車、簡易棚、鐵皮房,直至立足寸土寸金的商業(yè)街。

點擊進入下一頁

  圖為7月13日,吉林省吉林市,店家制作煎粉。 中新社記者 蒼雁 攝

  20世紀90年代,因紅薯常年豐收、食材易得,煎粉成了許多生意人的首選,鄭桂芹婆媳倆的煎粉攤面臨激烈競爭?!敖诌?0米,8家煎粉攤。”宮淑玲說,但她們也是從那時起積攢下了回頭客。

  “40年了,無論外面流行口味怎么變,這里還是老味道。”許多熟客都難忘當年站在雪中吃煎粉的熱氣騰騰的畫面。

  忠實“粉絲”74歲的李國安從青年“吃到”老年,他說煎粉剛?cè)肟跁r有嚼勁,吞咽后舌尖有絲絲涼爽感,而后是滿口咸香余味——那是料汁、芝麻醬汁、粉塊混合在一起的特殊味道。

點擊進入下一頁

  圖為7月13日,吉林省吉林市,店家制作煎粉。 中新社記者 蒼雁 攝

  宮淑玲說,煎粉粉塊可以在市場上買到成品,但她和婆婆一直堅持自己制作?!?0年來,粉塊配方從未變過?!泵考业甑募宸鄯蹓K口感都不一樣,她和婆婆堅持淀粉足量,少加明礬,熬制時間固定。

  材料只是其一,烹制最為考驗手藝。粉塊經(jīng)平底鍋油煎,直至完全熟透。火候的掌控極為關(guān)鍵:粉塊要外焦里嫩,晶瑩剔透,入口有嚼勁。

  宮淑玲對許多食客都很熟悉,有些上小學時便來店光顧,再來時已帶著愛人和孩子。而最新一批顧客,僅僅幾歲的模樣。

點擊進入下一頁

  圖為7月13日,吉林省吉林市,一碗剛出鍋的煎粉。 中新社記者 蒼雁 攝

  遺憾的是,鄭桂芹在5年前去世。餐廳內(nèi)墻壁上至今還掛著老人與顧客的合影。鄭老太去世前將小店交給宮淑玲母子,囑托“店要開下去”。

  每逢寒暑假和節(jié)假日,返鄉(xiāng)游子、團聚的親友常把這家不大的老店擠得爆滿,許多人便守在室外靜等空位。

  定居上海的王佳琪每次回鄉(xiāng)探親都要來店光顧?!澳鞘羌治兜赖闹匾M成部分。”她說,無論出差去哪,都會在閑時逛逛街巷,找碗煎粉,但都嘗不出家鄉(xiāng)的味兒。

  有些旅居國外的客人更為執(zhí)著。在他們的強烈要求下,這家老煎粉店推出了真空包裝產(chǎn)品?!拔液蛢鹤佣颊J為包裝后的口味不會比堂食好?!睂m淑玲說,“但他們說不要緊,他們只是想回味家鄉(xiāng)的味道。”(完)

(編輯:孫亭文)